挑選適合的除油超聲波清洗機需要考慮多個因素,以確保其能滿足具體的清洗需求,并且高效、可靠、耐用。以下是一些關鍵點和步驟,可以幫助你挑選合適的超聲波清洗機:
1. 確定清洗需求
清洗對象:確定需要清洗的物品種類(如金屬零件、電子元件、醫療器械等)。
清洗量:評估每次清洗的物品數量和頻率,以選擇合適容量的清洗槽。
污垢類型:了解需要清洗的油污類型(如輕質油、重油、潤滑油等)以及是否有其他附著物(如粉塵、銹斑等)。
2. 清洗槽的尺寸和容量
尺寸:選擇能夠容納最大尺寸被清洗物體的清洗槽,確保物品能完全浸沒在清洗液中。
容量:根據清洗量選擇適當容量的清洗槽,避免過小的清洗槽導致頻繁操作,或過大的清洗槽浪費能源和清洗劑。
3. 超聲波功率選擇
清洗光學玻璃液晶制品,建議超聲功率為10~20W/L;
清洗精密儀表構件,適宜選擇20~25W/L的功率;
清洗金屬沖壓件,建議超聲功率為25~30W/L;
清洗粉末冶金件精鑄件,超聲功率可選擇30~35W/L;
對于注塑器件,由于構件復雜,本身吸聲,超聲功率在35W/L以上。
另外選用雙頻或多頻超聲波清洗機可以適應不同類型的清洗任務。
4. 超聲波頻率選擇
超聲波清洗的頻率選擇一般在20~40 kHz和68~120
kHz的范圍內。在低頻率段形成的空化氣泡半徑較大,崩塌時力度強,適合去除較大的3~5um的污物粒子。頻率越高,空化所需的聲強越大,空化氣泡形成越細密而均勻。
低頻段適用于清洗大的工件表面及污物與清洗件表面結合強度高的場合,但不易穿透深孔和表面形狀復雜的部件。高頻段的空化強度相對“溫和”,噪聲較小,適合清洗形狀復雜、有狹縫、深孔、盲孔等部件。
在實際工作中,根據不同工件的需求,可選擇不同的頻率:
粉末冶金件如磁芯、磁環,選擇頻率為20~25 kHz;
粗加工金屬零部件如汽車輪汽缸組件等大型零件,選擇頻率為25~28 kHz;
對于鐘表零件精密沖壓件,適合選擇頻率為40 kHz;
對于光學玻璃、低檔液晶器件,適合選擇頻率為68~120 kHz。
目前,超聲波清洗工藝中常采用多頻率的方法,通過在清洗過程中使用不同頻率進行粗洗和精洗,有利于提高清洗質量與生產效率。
5. 加熱功能
加熱器:清洗液的溫度對除油效果有顯著影響,一般溫度在50-60攝氏度時清洗效果較好。選擇具備加熱功能的超聲波清洗機可以提高清洗效率。
溫控系統:溫控系統能精確調節和保持清洗液的溫度,確保清洗效果。
6. 清洗劑的選擇
1. 清洗劑的種類
清洗劑主要分為水基清洗劑和溶劑型清洗劑兩大類。
水基清洗劑:通常由表面活性劑、堿性或酸性物質、螯合劑、緩蝕劑等成分組成,適用于去除油污、顆粒物、氧化物等。
溶劑型清洗劑:由有機溶劑組成,如醇類、酮類、氯代烴等,適用于去除難溶于水的油脂、蠟、樹脂等。
2. 清洗對象的材質
不同材質對清洗劑的耐受性不同,應選擇與被清洗物體材質相兼容的清洗劑,以避免腐蝕或損傷。例如:
金屬:可選擇含有緩蝕劑的水基清洗劑或適用于金屬的溶劑型清洗劑。
塑料和橡膠:避免使用對材料有溶解或軟化作用的強溶劑,選擇溫和的水基清洗劑。
玻璃和陶瓷:通常對清洗劑要求不高,但應避免使用含強酸強堿的清洗劑。
3. 清洗劑的性能
選擇清洗劑時應關注其以下性能:
去污能力:清洗劑的去污能力直接影響清洗效果,應根據污垢的性質和量選擇具有合適去污能力的清洗劑。
泡沫控制:超聲波清洗過程中,過多的泡沫會影響清洗效果,應選擇低泡或消泡性能好的清洗劑。
pH值:根據被清洗物體和污垢的性質,選擇合適的pH值范圍的清洗劑。
環保和安全性:盡量選擇環保、無毒、對人體安全的清洗劑,減少對環境和操作人員的危害。
4. 使用條件
清洗劑的使用條件包括濃度、溫度和時間等:
濃度:按廠家推薦比例稀釋清洗劑,以達到理想的清洗效果。
溫度:一些清洗劑在特定溫度下效果更佳,應根據清洗劑說明調整清洗液溫度。
時間:超聲波清洗時間應根據清洗劑和污垢情況進行調整,以確保清洗徹底且不過度清洗。
5. 兼容性測試
在正式使用前,進行兼容性測試非常重要。將清洗劑用于小樣本進行測試,觀察其對物體的清洗效果和潛在的負面影響。
7. 設備的其他功能和設計
時間控制:具備可調節的清洗時間設置功能,方便控制清洗過程。
噪音控制:選擇噪音較低的設備,改善工作環境。
安全性:檢查設備是否有過熱保護、電路保護等安全措施,保障使用安全。
8. 品牌和售后服務
品牌選擇:選擇知名品牌和有良好口碑的廠家,才能保證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的質量。
售后服務:確保供應商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務,包括技術支持、維修保養等。